12.07.2011

永遠徘徊在學術和實務(食物)之中-to be a Taiwanese eslite

還記得去新加坡時,新結識的好友這樣跟我說 「妳知道嗎?雖然馬來西亞離我們不過30分鐘路程,可是我了解馬來西亞 不一定有妳多。」 她是一位英國醫學院4年級的學生,李光耀帶領下新加坡的最新一代年輕菁英; 在我們朝夕相處的短短九天裡,我徹底從她和她的新加坡同伴身上看見了 屬於新加坡再度獨領風騷的未來,因為他們的學術總是能和實務/食物合而為一。 而以一位年輕新加坡高知識分子的觀點來看其境內的馬來人,也依然有趣 「妳知道嗎?我們不能得罪馬來人,雖然他們表現沒我們好,可是政府還是要照顧他們, 否則弄不好就會激怒鄰國,比方馬來西亞,那就得不償失了。」 看似相當直接簡單的回應,當時的我聽了卻備感深刻-原來在多元種族社會的世界裡 優勢族群看待弱勢族群是這種觀點,雖然沒有幫助,但依然不能放棄他,不能視而不見他, 反而是越是弱勢,越要扶持;所以在這個社會中,無論職位階級高低,大家都餓不死, 都有自食其力的能力。 這是我最敬佩李光耀的地方,也是覺得他領導一個國家最成功的地方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