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.04.2011

混血認同:華裔美人王力宏 Mixed Identity, Chinese American Leehom Wang

今日課堂上討論到區域與全球視野一篇之海外華人(Overseas Chinese)的界定 關於從台灣角度看所謂散居在海外的華人稱之為海外華人,但據作者而言,其實這個名詞 已經隱含了從台灣/中國角度出發的本位主義和隱隱的種族主義(Overseas Chinese,海外的Chihese, 那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人呢,他們是個別的Malaysian or Singapore people,還是也都是Overseas的"Chinese"?)而海外華人自身又是如何界定之? 剛好下一篇文章又提到了A,B,C三類華人之分別,現拿知名華裔歌手王力宏為例,補充說明個人想法 對大部分台灣人而言,王力宏是美國長大的ABC(American born in China),像社會大眾對ABC的 印象一樣,他剛來台灣的時候中文不太好,很多漢字都看不懂;他自言在大學一年級時才開始認真 上中文課,但也僅止於課堂,台灣當地的許多俚語和玩笑話對他來說其實都有些不知所云,但因為爸媽 是台灣人,而且是在台灣受教育到大學畢業後才留美的華人;相信許多和台灣有關聯的價值觀和文化會 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到第二代身上,然而,若由此界定王力宏對自我和民族上的認同未免過於單純, 因為同樣身在一個家庭的王力宏的哥哥和弟弟,一個在美國行醫,一個現在北京工作,據個人所知 若以語言能力做地區認同標準,他們的中文能力遠不及英語,而王力宏則不然,他目前的中文程度 若以外國學生的標準界定可達高級(從坊間可搜尋到的中文訪談即可判斷)因此,不能單以家庭背景 和生長條件判斷這麼簡單。 而回到劉書中對A,B,C三類華人所做的定義觀之,B類華人對各自專業顯得相當投入而對公眾事務 比方政治則顯得低調,這和跨國概念中的華人移民定義有重疊的部分,而王力宏,身為一個旅居 台灣的美籍華裔歌手也部分符合了這個特質-對個人專業顯得相當投入,但對政治方向顯得低調 寡言,由此延伸,又可觀察到其身上對於身分認同和跨國的現象;老師曾於課堂中說道:「同化」 現象也許是「跨國」身分的敵人;意思是同化徹底的結果將使得其原先具有的跨國特色消除 而失去其跨國優勢;然而,在王力宏身上卻仿佛不存在這個問題,從他身上所展現出的特質 反而比較像老師說的另一種情形:湯亭亭用英文書寫的作品「女戰士」(以花木蘭為故事輪廓的 華美文學),此特質或可從王力宏近年來的音樂作品可見一斑: 曲曲皆是有東方色彩的中英文混雜歌曲,或說有文言文特色的中文歌詞搭配上西方色彩,比如搖滾/ 電子音樂的旋律,由此塑造出所謂中西合併的新式中文歌曲,這種方式的中西融合大致上可能會產生 如同李安的臥虎藏龍給世人的印象-東方觀眾嗤之以鼻,西方觀眾鼓掌叫好 而由此會牽涉到一個重要的問題-即從誰的角度來看這個華人所塑造出來的文化,及其所產生的迴響與印象? 而這兩個例子(李安的電影和王力宏近年的音樂作品)都不約而同地說明了一個現象- 白人/西方世界開始擁有了認識”現代”東方世界/文化的機會,媒介是什麼? 就是電影中的武打畫面/音樂裡半中半英的歌詞,因為著墨無法深入,所以臥虎藏龍會讓 西方觀眾如癡如狂,但卻令東方觀眾感到煩悶(這種程度的武打,楚留香時代就有了云云) 而王力宏富含東方元素的歌曲也會令西方聽眾耳目一新,但可能令東方聽眾感到只是 具有東方色彩的華語流行歌曲;但個人對此仍持肯定的觀點,原因為至少成功引起了西方世界 的關注,而以一種西方世界能接受的方式,這個連結東方和西方的接點,或許就是身為跨國華人 (比如王力宏)所居中扮演的橋梁角色 而王力宏身為一位頂尖的華裔中文歌手而言,從他身上所展現出的音樂特色和作品(半中半西的成分) 或者也正反映出這個世代的美籍華裔青年身上的雙重文化象徵-從英文為母語開始,中文為半調子的 語言能力(聽說可以,讀寫不行),同時認同自己是美國人(國家認同),也肯定自己身為中華民族的 後裔(民族/文化認同);而文章中一開始定義出的「華裔」為那些以擁有中國血統為榮,但認為自己 主要不是中國人的人的態度;個人認為,這個定義比較雙方面,因為即使這群海外華裔(以王力宏為例) 想把自己當成是中國人/台灣人,真正的中國人/台灣人也知道他們不是(很輕易地,一開口說話就知道了 彼此的差異). 而王力宏的例子較為特殊,是由於他對台灣/中華民族的身分認同相當強烈,這或許基於他長年在亞洲 工作,因此對所在地的社會文化因為熟悉而認同,也或許只是因為工作需要,他必須明確表達出對台灣/ 中國大陸的熱愛,才能獲得兩邊民眾的回饋和肯定,然後方便他公眾人物的工作;當然我們不能質疑他 個人對於其專業度上的用心(比方專程到西藏采風、請教國劇大師的京劇唱腔、努力學成語提升其中文 能力等)因為這份文化上的認同,比起每年只在寒暑假回國的華裔青年而言,無疑強烈許多,也由於長年 身為跨國華人的生活方式(跨於中/台/港/東南亞/美國),凸顯在其身分上雙重剝離的現象,也特別清晰, 其曾自言道:「對美國人來說,我是一個亞裔;但對台灣/中國人來說,我是一個美國人;而對我來說, 我的家在紐約,也在台灣;但事實上為了工作的緣故,大部分我的家都打包在行李箱裡」 2011/NOV.28

沒有留言: